在茶韵小社团 学艺学礼学做人

编辑:admin 日期:2018-12-21 10:18:03 / 人气: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实习生 丘敏华
  一走进海珠区前进路小学茶艺室,阵阵清幽的茶香飘来。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学生们坐在茶席间温杯、泡茶、出汤、奉茶,动作娴熟,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优雅和从容。
  每逢周一下午,前进路小学都会开设茶艺课程,茶韵小社团的成员一起在茶艺室里学习如何泡茶、品茶、行茶礼等茶文化知识。10月31日,前进路小学正式成为广州市民间(茶)文化传承基地。据悉,茶艺一直都是前进路小学重点传承的传统文化项目。
  聘请高级评茶师做辅导员
  2014年10月,前进路小学成立了茶韵小社团。起初,小社团没有专门开设茶艺课程,以课外活动为主。“越来越多家长认同和支持学校开展茶文化活动,主动报名要求让孩子参加。”该校德育主任梁平说。因此,从2017年开始,茶艺正式成为前进路小学的校本课程。
  目前,学校专门为茶韵小社团设置了两个茶艺室,聘请广州市海珠区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高级评茶师龙智敏为辅导员,学校中队辅导员和家长作为助理导师参与培训,提升课程效果。小社团在各方努力下不断壮大,现有28名“小茶人”,主要为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茶文化,学校还将科技与茶结合在一起,利用机器人奉茶。创客小组的学生将茶放到小车特制的平台上,随后按下按钮,小车会自动前进和暂停,稳稳当当地把茶送到客人面前。据创客小组组长梁艺洲介绍,他们花了一周时间反复调试,才成功制作出这一奉茶小机器人。
  布置茶席学习“减法生活”
  学校的茶艺室由高级评茶师龙智敏指导布置,虽然面积不大,但用具齐全,各种装饰典雅大方。龙智敏认为,茶艺是一门大学问,茶席的布置和茶具的选择都隐藏着许多生活哲学。茶席是表达自身生活态度的空间,体现仪式感和美学意义。
  记者看到,茶艺室的茶席简朴大方,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摆上一束花作为点缀,或铺上一块淡雅素净的席布。龙智敏解释,这是一切从简的表现,也是给学生传达一种给生活做“减法”的理念。“这种简单不是代表没有,而是教学生‘断舍离’,学会管理生活。”另外,杯具要完整齐全,包括主泡器、茶壶、品茗杯、杯托等,代表对客人的恭敬。
  泡茶工序训练孩子更细心
  在茶艺课上,龙智敏为小社团的学生讲解茶文化的起源、茶的种类、茶具等知识,手把手教会学生完整的泡茶流程,让学生切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从茶学中领悟生活。
  龙智敏告诉记者,刚刚开始学习茶艺要记步骤,以形入心。泡茶有严谨的工序和动作要求,第一道工序为温杯,既讲究卫生,也给茶具预热,让茶的味道更浓郁;第二道工序是洗茶,去掉茶叶里的一些杂质,接下来便是注水、泡茶、出汤、分杯。出汤时,拿起主泡器的动作要规范,大拇指和中指握住主泡器杯缘,食指则放在杯盖上,将茶缓缓倒入茶壶中。最后一个步骤为奉茶,把茶放在杯托上,双手递给客人,待客人接过后行茶礼,轻声说一句“请喝茶”,受茶人要向奉茶者表示感谢。
  龙智敏强调,在泡茶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动作都要十分规范,坐姿端正,不要有多余的动作。“因为学习茶艺有很多细节,所以学生往往能从中学到如何提升做事的精细度,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你觉得这次的茶跟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次的茶颜色浅,味道比较淡。这次的茶颜色深,味道香浓,还甜甜的。”
  在尝完第二次冲泡的茶汤后,龙智敏向学生提问。在课堂上,龙智敏除了细心教导学生泡茶,还经常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说出自身感受。同时,她也会给予肯定,增加学生的信心,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舒缓学习压力也修养自身
  高菲和于天爱今年读六年级,受家人喜欢饮茶的影响,两年前就加入茶韵小社团学习茶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她们都对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悟出了一些小技巧。
  于天爱发现,用紫砂壶泡茶时不要堵住排气孔,否则就会排不出气,十分烫手,更倒不出茶。“过去我比较大大咧咧,学习茶艺让我做事不那么浮躁,可以静下心来。”高菲喜欢喝红茶,但她觉得有时泡出来的红茶没味道,“先用高温的水将红茶盖住10秒钟,再继续冲泡,红茶就会非常好喝。”梁平说,高菲以前是一个比较粗心的孩子,总是把东西落在家里,要爸爸送来学校。在学习茶艺两年多后,她变得细心又贴心,现在还经常提醒其他同学带齐学习用品。
  龙智敏表示,“茶”字就是“人在草木间”,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心态。她觉得现在的学生压力大,学习茶艺能舒缓一下。茶艺课是一门修养课,不仅学习技艺,也是修养自身的过程,让自己心思宁静,读书状态更好。“长时间学习茶艺既能对中国文化融会贯通,也能提升内在气质,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
  据了解,今年教师节和中秋节,前进路小学便让学生给老师和家人泡一杯茶,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感动。梁平透露,其实不仅仅是节日,现在很多学生回到家都经常泡茶给爷爷奶奶喝,家长都反馈孩子变得更有礼貌更加细心,“这就是将德育与茶结合的效果,我觉得传承传统文化,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现在致电 0591-33423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