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百年茶叶教育史略
编辑:admin 日期:2019-07-20 16:25:32 / 人气:
民国早期:湖南茶叶讲习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安化县种茶始于宋神宗熙宁五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到17世纪末,种茶已具相当可观的规模,18世纪末进入全盛时期。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授茶叶技术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不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茶叶科技的发展。尤其是1887年以后,我国茶叶出口连年递减,茶业日趋衰落,茶叶市场一天天被印度、锡兰等国挤占,我国的茶商、茶农以及有关官绅,开始从失落、痛苦中寻找衰败的原因,于是开启了清末民初我国茶叶科学技术向近代的转化,奋起走改革和振兴茶业之路,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开班办学。
民国初年除在南京所办的“茶业讲习所”外,“1915年,湖南设立茶叶讲习所,初在长沙,嗣移安化”,以及云南“茶务讲习所”(吴觉农《中国茶叶研究改进史》)。其实,早在民国元年,安化县就成立了茶叶总工会,后改为茶叶公所,招生讲习茶叶。
在长沙开办不到5年的湖南茶叶讲习所,因远离茶区,加上岳麓山不宜种茶,根据主持人彭国钧的提议,决定迁至其家乡安化县小淹。“后考察安化产茶之质量,小淹又不如黄沙坪。”1927年,湖南茶叶讲习所迁至黄沙坪,直到1928年因经费困难停办。
湖南茶叶讲习所的宗旨为“提倡改良,专门研究茶之栽种、配制、选种等事”。在该所的筹备计划中对办学经费来源、招生计划、学制、入学资格、学生待遇、教职员的素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虽然经过了多次变迁,但该所办学宗旨等没有改变。湖南茶叶讲习所从迁至安化到改制,8年的时间里,共办班8期。经费由省里开支,学生读书不要钱,安化县教育局给予一定补贴,每人每年60元,还发给衣服鞋子,让穷苦农家子弟有了上学的机会,当时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先进的茶叶中等专业教育。吴觉农先生1934年在《湖南省茶叶视察报告书》一文中认为,“湖南茶叶学校(即茶叶讲习所)较其他各省完备”。
湖南茶叶讲习所落户安化,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不但为安化培养了茶叶专业人才,在科技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促使安化茶业的近代化建设取得了切实和较快的发展。
抗战时期: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茶科
湖南茶叶讲习所停办后,所在地改为湖南茶事试验场,冯绍裘任场长。经过“审慎计划,扩大规模,试制红绿黑各茶,以图技术上之改进。”并于1933年起连续招收训练班,以满足茶叶初级人才的需要。这意味着安化的茶叶教育在湖南茶叶讲习所停办后并没有中断,直到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迁入安化。
创办于1903年的修业农校,是今天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1938年7月,日寇逼近长沙,该校奉令疏散,8月迁至安化褒家村。
修业农校在迁入安化之前没有设置茶科。来到安化后,学校董事会因地制宜,利用安化有千年产茶历史又是茶叶集散中心的优势,以“为改进当地农业问题起见,从事研究茶业之改进”为由,向省教育厅呈文,报请设置茶科。1939年8月得到批准。1939年至1941年,茶科共招收学生3个班。第一班17人、第二班14人、第三班47人。茶科在彭先泽主持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修业农校的当家专业,修业茶科也是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之源流。
茶科有完整的教学计划,且根据生产和教学实际进行修订。除了课堂讲授文化理论知识外,还安排了茶树病虫害、制茶机械、茶树栽培、茶业行政、茶业概论、茶叶检验、茶叶贸易、茶业经营、制茶学等课程。另外,还开设了植物、作物、气象、遗传、育种、统计、簿计、会计、经济概论、农村经济、农村合作等课程,并开展了多层次的实习。学校十分注重实践,规定劳作课不及格者退学。学生从4月1日至10月1日只能穿草鞋打赤脚,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
为满足教学、科研对实践场地的要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先后购置2公顷多茶园,以供学生栽培、育种、施肥等实习之用。同时,经省教育厅批准,政府贷款10万元,集资4万元,设立湖南修业茶厂,添置生产设备,以供学生实践。此外,学校还采取与安化茶场、省茶业管理处订立合作协议等办法。解决学生茶叶初制与精制的场所问题。茶科采取一半时间学习理论、一半时间参加生产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修业茶科也非常重视茶叶学术研究。第一班学生在开学不久,就发起成立了湖南修业茶叶研究会,还创办了《芙蓉》月刊。
修业茶科在安化长达8年的时间里培养了不少人才,毕业生服务于安化各茶厂以及中国茶叶公司、四川乐山茶厂、湖北恩施茶厂,很多人成为了茶叶技术骨干。修业农校因此成为安化乃至湖南茶叶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茶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安化茶叶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推动安化乃至湖南茶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开办学校专司茶叶技术传授外,安化一些茶界有识之士,还根据需要采用短期培训、专项培训方式,以解决茶叶事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如:1933年,湖南省茶事试验场从浙江杭州聘请龙井、珠茶技师3人,开办训练班,招生实习。1935年1月,湖南省茶事试验场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发行了《茶树栽培法》《红茶、蒸青茶制造法》《扁茶及珠茶制造法》等小册子,既作培训教材,又作科普读物,推广发行到茶农手上。1937年,刘宝书任湖南省第二农事试验场场长期间,为在红茶加工中应用新工艺,选定安化酉州建红茶初制厂及精制厂厂房各一栋,添置制茶机械,增加仪器设备,培训红茶初、精制技术人员。
多种形式的培训是正规茶叶教育的重要补充,加强对各茶厂工人、茶农的培训,既有利于传承安化传统的制茶技艺,也有利于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运用,促进了安化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