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她走了 茶没凉
编辑:admin 日期:2019-02-23 16:17:08 / 人气:
短片里提供的解决方案,有流于形式之嫌,可毕竟它传达出了求同存异的信号,彼此各退一步,平等对话,既不盲目妥协,也不煽动对立。
两天前,咪蒙突然全网消失,包括她旗下的知名子号。除了微信公众号显示“自主注销”之外,头条号等平台更是发出声明,对其封禁,措辞相当严厉。虽然“贩卖焦虑”“骗取流量”“人为撕裂社会”这些词语我们并不陌生,但出现在平台的官方声明里,还是挺让人触动的。早在大半个月前,咪蒙被中央媒体斥为“精神传销”。印象里,针对自媒体乱象,这么激烈的批评,并不多见。
伏笔就是大半个月前埋下的。春节前,咪蒙旗下的微信号“才华有限青年”炮制了一个所谓“寒门状元”升入大学、进入社会后郁郁不得志,最终生病去世的故事。究其本质,这是一篇不入流的知音体小说。刷屏之后,长于考据的网友分分钟就找出了故事情节与逻辑的诸多漏洞。可文章写手非坚称这是“非虚构作品”,又一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非虚构”就这么被轻浮地“重新定义”了。
论挑逗公众情绪,咪蒙和她的助理们是顶配高手。咬牙硬坚持“非虚构”,也是挑逗所需。故事滥俗至极,但倘若告诉你它真实发生,效果就截然不同。苦孩子拼尽全力也不得善终,丧到极致,摆明了在说“现实比你想象的残酷”,好深刻的样子。临了又假意鼓励大家“用力活着”,貌似又拐到了励志的路子上,好感人的样子。
正经的“非虚构”也是可以惊世骇俗的,前提是守住真实的底线。咪蒙的写作套路,其实就是对“非虚构”彻头彻尾地折辱。这些年,咪蒙和助理们讨伐“贱人”“渣男”“小三”,甚至评点社会新闻,都掺杂进了浓重的“咪蒙特色非虚构笔法”,似是而非的“我一个朋友”的故事里,精心塞进狗血撩人要素,生往人痒处挠。挠完之后,转头就跑,留下一地不假思索的道德义愤,以及撕裂和怨恨。
只不过,更多时候,这些“伪非虚构”包装得够聪明,选材也够小心,因此尽管万夫所指,也多半可以全身而退,直到“集大成”的“寒门状元”横空出世。
咪蒙在自媒体江湖里的角色,让我想到歌舞片《芝加哥》里那个翻手作云覆手为雨的律师比利。在比利的运作下,证据确凿的谋杀犯最终脱罪,而功夫完全在法庭之外。美艳虚荣寡廉鲜耻的嫌疑人,被编排成在芝加哥花花世界诱惑之下误入歧途的小白兔,辅以“假怀孕”之类的加戏,成功骗取了公众和陪审团的同情。
影片里有一段著名的木偶舞,不用说,牵着线的是比利。最大的赢家也是比利。
有影评总结得很到位,说《芝加哥》里贯穿着“大娱乐家精神”。比利并无魔法,却能颠倒黑白,因为他参透了彼时的芝加哥,那座“罪恶之城”的本质:每个人都是表演行当的。浮华世界里,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娱乐至上,真相与三观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类比起来,咪蒙也算是深得比利的精髓。在自媒体的江湖里,她也是个“大娱乐家”,以娱乐戏弄的心态消解一切、煽动一切。她的“成功学”,和比利倒是如出一辙。
老实说,论勤奋,咪蒙还真有两把刷子。她的团队花了大量精力,把市面上的新媒体产品差不多都吃透了。阅读她所传授的秘诀,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几乎每一个要点,读前半句,你会觉得没毛病,比如,新媒体本质上是新闻,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滑到后半句,又立马嗅出异样,比如接下来她说,如果你的观点不能颠覆常识,那就闭嘴。这可不就是理直气壮地哗众取宠么。
咪蒙们也不掌握魔法,他们只不过能精准地找到人性里浮躁、偏执和狭隘的角落,在那些角落里,人们不稀罕真实与深刻,不知包容与宽厚为何物,“爽”就行了。如果世间弥漫着娱乐至死的氛围,人人都放弃了独立的思考,一个“大娱乐家”离开了,还会有其他“大娱乐家”粉墨登场。人走了,茶可凉不了。
咪蒙离场并不是一件值得调侃的事情,但揭露咪蒙“成功学”的本质却是必须的。天下远不止一个咪蒙,也不光只有无良自媒体才惦记着大家的智商税。面对一拥而上的冲动,清醒一点总不是坏事。
《芝加哥》的结尾,在比利操纵下逃脱惩罚的两个美艳谋杀犯洛克西和维尔玛,组成爵士组合粉墨登场,受到观众狂热地追捧。表演结束,洛克西对观众深情表白:没有你们我们什么都做不成。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云南打造“云系”知名品牌 做强做大茶叶花卉等8大产业加工业08-30
- 莲花谷绽放的茶叶梦08-24
- “脏脏茶”受年轻人追捧 排队的人蜿蜒几十米08-22
- 建德苞茶第一期培训班开课08-16
- “穿越”了?2007年的茶叶印着2010年才出现的标志08-15
- 菊花茶的好处有哪些? 哪些人不能喝菊花茶?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