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上市热”回归理性 高端茶成新一轮风口
编辑:admin 日期:2019-03-06 12:21:36 / 人气:
3月4日晚,七彩云南发布“退市”公告,再次预示持续近五年的“茶企新三板热”将划上休止符。去年以来,中吉号(838212)、八马茶业(834754)、梅山黑茶(834573)等茶企先后退出新三板,就连正谋求IPO的谢裕大(430370)也宣布终止上市辅导。
比起拥抱资本,打造品牌形象、走高端化道路,正成为越来越多茶企的新目标。在去年底的一次论坛上,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透露,截至当年11月,上市仅两年余的小罐茶销售额已突破20亿。
小罐茶的崭露头角,让业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对于现阶段的竹叶青来说,稳健发展、把高端品牌做得更深入人心是最重要的。”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认为,高端市场正成为茶业新一轮风口。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分析称,国内茶叶市场结构正在深化调整,消费群体趋于理性、注重优质,品牌意识不断提升。他援引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91.2万吨,增幅5.17%;内销额2661亿元,增长10.64%;市场均价年增长5.21%。
在中国茶业“有品类无品牌”现状下,高端茶能否成为突破口?面对标准不一、产地分散与地域阻隔等难题,这星星“高端之火”最终又能否形成燎原之势,带动整个茶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理性看待资本市场
3月4日晚,七彩云南挂出公告称,全国股转系统已批准公司终止挂牌的申请。这意味着,该公司在新三板的旅程正式止步,股价定格在7.57元,较三年前6元的发行价仅上涨26.2%。
虽是“普洱茶第一股”,但七彩云南在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之后,业绩并不如人意。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七彩云南分别营收2.09亿元、1.83亿元和7169.76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24.68万元、3665.72万元和768.94万元,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其它早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的茶企,日子也不算好过。龙润茶(02898.HK)业绩报告显示,2017财年(2017年3月底-2018年3月底),公司营收8167万港元,同比减少34.3%,亏损3390万港元,亏损额比上一年扩大了4.53%;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龙润茶实现营收5664.4万港元,虽然收入同比增长了25.15%,但亏损1971.21万港元,相比2017年同期的1342.1万港元亏损继续扩大。
主营茶类销售的天福(06868.HK)近五年收入一直徘徊在15亿上下。据其财报,自2014年起,天福历年营收分别为16.89亿元、15.18亿元、14.85亿元和15.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的茶企数量平均达5.75家/年,但去年已锐减至仅有山东朵云清农业1家。茶企的态度转淡,除新三板融资能力较弱、吸引力低外,盈利能力弱、上市加重企业负担等亦是重要原因。
据七彩云南称,“退市”是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以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考虑;梅山黑茶表示,“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做好公司管理,调整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八马茶业则表示,终止挂牌是因为公司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
“中国茶企太传统了,盈利能力跟上市要求有一定距离。”茶学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有别于高科技企业一般30%-40%的盈利率,茶叶企业要做到20%的盈利都很难。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认为,由于茶业属于传统种植业,品类繁多、品牌小而分散,难以形成稳定的业绩基础,增值空间不大,收益回报有限,再加上种植业属于大农业范畴,风险和不确定性高,因此很难得到中国资本的青睐。
以八马茶业为例,近年从铁观音拓展至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花茶等多个品类,以及茶具、茶食品等。“尽管销售规模做大了,但产品盈利能力没有单一品类时那么大。”刘仲华说。
此前曾有意登陆新三板,甚至已经启动的茶企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将暂缓或先观察一段时间。唐先洪透露,两年前竹叶青也一度想谋求上市,但在了解资本市场的生态后,他的看法有所改变。
“好的企业股价不一定高,而且上市后就身不由己了,你不想走,股东和社会舆论会推着你走,但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直往上走。”唐先洪表示,目前公司现金充足,盈利空间也比别的茶企高,“先把规模做起来,市值更高、融资额度更多,未来在布局整个行业的时候才可以更多地从全局长远去考虑。”
高端扩容倒逼标准升级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市之路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却在高端市场杀出一条血路。2016年7月,定位高端的小罐茶登陆市场,500元/10罐、1000元/20罐的起步价旋即刷新了大众对茶叶的价格认知。2017年,小罐茶在央视密集投放时长达到3分钟的广告片,邹炳良、王顺明、戚国伟等八位制茶大师轮番出镜,对消费者进行地毯式“轰炸”。
去年5月,八马茶业发布国茶3.0战略,并将主打产品“赛珍珠铁观音”的品鉴会升级为“全球巡回”规格。而连续十年在全国高端绿茶市场领先的竹叶青也在去年底复盘高端战略,首度对外发布了“高山、明前、茶芽”三大高端绿茶行业标准。
长期以来,中国茶业一直被诟病是“有品类无品牌”,桎梏在于地理分散带来的行业“小、散、乱”现状,而“以地定牌”的传统品牌塑造方式,也制约了品牌的跨区域发展和深层次升级。
“全国20多个省份、1085个县都在产茶,每个县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它的品牌,所以看起来比较散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道。
刘仲华认为,要把中国茶业真正做大做强,首先要突破区域局限,这也是茶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还是作为原产地保护的农产品,茶叶永远也跳不出这个门槛。”刘仲华说。
“千家万户都在做,你卖龙井,我也卖龙井,但价格从几百到几千甚至几万都有,这样消费者就没有认知标准,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就会持怀疑态度。”但唐先洪认为,随着高端品牌阵营的扩容,所带来的规范和监管客观需要,正倒逼行业形成新的评判标准。
据悉,中国茶叶标准起步于1986年,至今六大茶类从产品质量到加工过程,标准体系全部覆盖。但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国内茶叶没有标准。在刘仲华看来,这是因为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和传播标准没有形成同步,“没有让大众知道,没有把生产领域的标准转化成为消费者的语言,这是茶业自身的问题。”刘仲华直言。
“过去我们评定茶好与坏,完全靠嘴巴,未来要从数据上说话。”唐先洪透露,竹叶青将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共同成立中国茶学基金,用现代科学分析茶叶有效成分、证明茶与人体健康的联系。“希望能尽早把这些数据拿出来,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市、区)”之新化:人人种茶的产茶宝地再次重铸辉煌09-16
- 鼓了茶农腰包甜了游客笑容 小茶叶带动永川全域旅游发展09-09
- 安徽省食药监曝光16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茶叶等08-28
- 小罐茶以全新思维传播茶文化08-26
- “脏脏茶”受年轻人追捧 排队的人蜿蜒几十米08-22
- 一片茶叶的创新进化史-新华网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