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赢打卡《悦读·家》!中国扶贫第一村首个返乡大学生用小小茶叶写初心

编辑:admin 日期:2019-07-28 16:25:03 / 人气:

坐落在太姥山山脚下的赤溪村,是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美丽的九鲤溪依村流过,溪流两岸是万亩原始森林,生态环境独特,如世外桃源。
就是这样一个山水如画的宝地,曾经受制于产业落后和地理位置偏僻,长期备受贫困的折磨,是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极度贫困村。
1984年,基层通讯员王绍据经实地考察后,写了一封反映当地村民贫困状况的稿件,寄给了《人民日报》。随后,《人民日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将稿件刊登在了头版,由此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有组织扶贫攻坚的帷幕,默默无闻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视频通话,对大家脱贫致富给予肯定,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次通话也深深激励了一个人……
“贫困是赤溪村的胎记,摆脱贫困,发家致富一直是赤溪村数十年来的夙愿,也是我从小心里的夙愿。”
这个人就是出生在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90后”小伙杜赢。2013年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的他,放弃城市里稳定的工作,毅然选择回乡创业,成为赤溪村返乡创业的第一个大学生。
“返乡扶贫创业既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初心。”杜赢赢在初心不改。
今晚即将在东南卫视播出的
《悦读·家》专题首期节目《初心》中
您将看到
杜赢和传唱歌手一起完成
诵读经典小说《创业史》选段+原创音乐《初心》
杜赢总说“返乡是得到家里人支持的”,其实能说服希望儿子走出农村的父亲并不容易,杜赢用半年时间才得到了父亲的勉强同意,却依然有很多村民不理解他的选择——好不容易离开,为什么要回来?
“那个时候,年轻人是不敢回到村里的,更不要说大学生了,根本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大家都劝我们出去。但是我们回来了,我们把这件事做好了,让父老乡亲们知道,年轻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杜赢拿着十万元的初始创业资金——那是家里存给他结婚用的钱,孤注一掷。
六年前,杜赢的眼光为他赢来了机遇,六年中,他的努力和坚持为他赢来了成功与财富。本科一毕业,他就到老茶厂拜师学艺。刚开始,没有师傅愿意教。“六顾茅庐”后,杜赢终于如愿以偿,得到师傅的亲自指导。
手工工艺、自然晾晒、聘当地人为员工,杜赢有自己的坚持。至今仍然“每天都在生产一线摸索”的他非常重视制作工艺,时刻关注茶叶转化的过程,不愿错过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微小变化。
对于未来,杜赢想要“慢慢地将产业品质提升上去”,却也坚持“做小做精,只做当地”。他近期的目标是建立一家和当地旅游业结合的白茶体验馆,让游客用2到3天的时间,亲手体验标准化的白茶生产流程。这恰好又是村里发展民俗文化大趋势的一个分支——白茶文化。
这几年,“福鼎白茶”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白茶的市场也越来越广。杜赢的“赤溪白茶”厂房从100多平米扩展到700多平米。最初十几万元的营业额,2017年也跃升至三百多万元。前两年通过展销会、商务洽谈等方式,杜赢一点点推广着赤溪白茶。
白茶产业为杜赢的生活带来不少变化。“房子装修了,车也买了,厂房也越做越大。”然而他最自豪的还是“让当地茶农的收入翻了一番”,习总书记对“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父老乡亲的深深牵挂和脱贫寄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
杜赢的成功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村,以农家乐、农业种植园、采摘园、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创业,更有茶叶相关企业和若干位村民看到了商机,纷纷以入驻或自营的方式成为赤溪村白茶产业链中的一员。
作为一个童年因为贫穷吃过地瓜米、一年只有一件新衣的留守儿童,杜赢幸运地拥有一个重视教育的父亲,坚持送他上大学;幸运地毕业于2013年,享有旅游产业发展下的创业空间;幸运地生长在“扶贫第一村”——赤溪,能够在村里资助下争取名额参加展销活动。

现在致电 0591-33423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