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色素——茶叶中的水溶性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编辑:admin 日期:2020-03-24 20:01:45 / 人气:
茶叶中的水溶性色素
茶叶中的水溶性色素是能溶解于水的呈色物质的总称。包括:花黄素类、花青素类、以及茶叶加工中形成的色素(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茶红素类、茶褐素类等)。
一、花黄素类
花黄素类又名黄酮类,主要包括黄酮醇和黄酮两类化合物,是茶叶水溶性黄色素的主体物质,是绿茶汤色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花青素类
花青素类又名花色素,一般光照强、气温高的环境,比较容易形成花青素,从而茶芽叶呈红紫色。故紫芽茶中的花青素类含量较正常芽叶高得多。而紫色芽叶制成的绿茶,汤色发褐,滋味偏苦涩,叶底靛青,品质较差;同样加工成红茶,则汤色叶底乌暗,品质也较差。(这也是夏暑茶滋味较苦涩,汤色欠明亮的原因之一)。
三、茶叶加工中形成的色素(习惯称呼一般不带“类”字)
1、茶黄素类(Theaflavins),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茶黄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它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红茶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
茶黄素与咖啡碱、茶红素等形成的络合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出现乳凝现象,是茶汤“冷后浑”的重要原因之一。
茶黄素含量的高低会直接决定红茶滋味的鲜爽度,与叶底的亮度也呈高度正相关,甚至与茶叶价格之间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2、茶红素类(Thearubigins),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对茶汤滋味和汤色浓度有着重要作用。
茶红素参与“冷后浑”的形成,同时也与碱性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物存于叶底,从而影响红茶叶底的色泽。
通常认为茶红素含量太高,其茶汤滋味淡薄,汤色较暗,而含量太低,其茶汤的红浓度不够。
研究表明茶红素与茶黄素的比值与红茶的品质密切相关,TR/TF,比值过高时,茶汤较暗,滋味强度不够;比值过低时,茶汤亮度好,刺激性强,但汤色红浓度不够。
3、茶褐素类(Theabrownine),是造成红茶茶汤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其含量与红茶品质呈高度负相关,含量增加红茶等级下降。
红茶制作时过重的萎凋和长时间高温缺氧的发酵,是茶褐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同时红茶在储存过程中,茶红素和茶黄素会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展五彩湘茶魅力 建千亿茶叶产业09-04
- 雷山:好山好水育好茶 剑河:感受苗疆圣水09-01
- 湖南茶叶千亿产业之轻轻茶:领跑黑茶科技开启健康之门08-31
- 福建:全国首家茶叶质量安全中心促茶产业转型升级显成效08-30
- 建德苞茶第一期培训班开课08-16
- 网红“ X 茶” logo 为何与长场雄的画作长得如此相似?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