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泡”出大产业
编辑:admin 日期:2020-04-18 12:03:08 / 人气:
4月15日,在得妥镇紫雅场村一幢两楼一底的民房里,村支书李途全戴着口罩和手套正在加工茶叶,已打包好的包装盒上印有“雪域紫雅雀舌绿茶、泸定县高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出品”等字样。
“茶叶已成为紫雅场村的支柱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发展到700余亩,预计今年仅茶叶一项户均收入就有4000多元。”李途全说。
山高路远 曾经一斤茶只卖4元钱
紫雅场村属于得妥镇高山村组,是泸定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村,距离得妥场镇20公里,海拔1500-1600米。
“以前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就伤心。”说起过去,李途全一肚子苦水。
紫雅场村在不通公路前,村民下一趟山很不方便,要穿越密林,走三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位于山下大渡河边泸(定)石(棉)公路旁边的新华村,在那里的小卖部购买好生活必需品,又汗流浃背地往山上走,回到家里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因为山高路远,建筑材料无法运进山里,村民原来大多只能住茅草房。
虽然条件落后,但紫雅场村种茶的历史却很悠久,村里的几株老茶树经历了无数风雨,如今依然巍然挺立。当年,村民种植的茶叶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采茶、晒干,用背篼背到得妥街上沿街叫卖,一斤干茶叶才卖4元钱。紫雅场村的茶叶虽然品质不错,却因村上不通公路,发展处处受限。
公路进村 发展茶叶成致富出路
2011年,在外经商的李途全小有所成,几年下来积蓄了80余万元,但他放弃成为城里人,与妻子回到老家紫雅场村,并竞选当上了村主任。“当时给村民承诺的是,一定要把通村公路项目争取下来。”
面对村民的信任,李途全到各单位“软磨硬泡”,将通村公路争取下来,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2012年,通村公路修进了大山,拖拉机、小货车开进了村里,村民们激动了好几天。望着破旧的民房,村民憧憬着,有了路就有了挣钱的出路,再苦几年,一定能修建楼房。
该发展什么产业?挣钱的门路在哪里?村民们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李途全。望着老茶树,李途全忽然计上心来,“我们祖祖辈辈不是有种茶的经验么?大家跟我一起发展茶叶产业,项目资金和管理技术我来想办法”。
干群合力 村里办起种植专合社
“我们种植茶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管理技术不到位,产量低、销售价格也不高,村里部分老茶树都被砍了。”当初发展茶叶产业,李途全也有自己的担忧。
在成都蒲江县援藏干部和泸定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紫雅场村党支部切实发挥产业振兴的引领作用,决定创办合作社发展紫雅茶叶,同时提出扩面、提质、增效的发展规划。村上派人到蒲江、西昌等地实地考察,争取到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援助福鼎大白茶茶苗6万株,引入一套名优茶加工设备、一套简易包装设备,改进落后生产设备,提升紫雅茶制作工艺水平。
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群众种茶积极性高涨。2019年,紫雅场村建成优质高山茶叶基地120亩,干茶产量从2018年的100斤提升到400斤。村党支部还带动村民种植花椒300余亩,中药材重楼50亩。
外援+土秀才 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紫雅场村党支部还通过外援+“土秀才”的模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紫雅茶种植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钟涛是派驻紫雅场村的干部,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他成为第一个“外援”。“紫雅场茶叶品质优良,发展茶产业潜力巨大,能够让茶农迅速致富。”2018年6月,钟涛到紫雅场驻村以来,认真分析紫雅茶发展现状,指导农户学会茶园管理技术,提升了紫雅茶技术含量。
而来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驻村工作队员尹嘉奇,利用有效资源,多次带领花椒种植技术人员,进村进行管理技术培训,改变村民落后理念,并带领网络技术人员开展电商培训,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同时,借助对口帮扶契机,紫雅场村党支部与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开展共建,并签订共建帮扶协议,按照蒲江茶园管理技术规范,开展技术帮扶,“手把手”教授蒲江雀舌、红茶制作工艺,紫雅茶实现了红茶的突破,增加了品种。
“紫雅茶已经成为紫雅场村的支柱产业,正逐渐建立自身品牌。”得妥镇党委负责人介绍,去年,紫雅绿茶卖到500元一斤,产值25万元;红茶产量1000斤,每斤160元,产值16万元。今年产量增加一倍,收入也会大幅度增加。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车库水浸物管如何善后? 茶叶水浸如何防止回流市场?09-18
- 茶叶栽培走新路 巧借生态产好茶09-15
- 金华做大做强抹茶产业升级茶叶深加工09-13
- 梧州六堡茶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09-01
- 李明清研究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安排;研究2019年度国际茶叶大会筹备工作08-29
- 女子开假茶叶店实干传销 团伙受审08-18